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人才、创新知识的重任,而高校教师正是这一重任的承担者。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完成这一重任的保证。武汉化工学院始终把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适应性强的师资队伍放在了重要的地位。按照早在1995年出台的《武汉化工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专题方案》中明确提出“师资队伍建设要在国家教委‘坚持方向、稳定规模、调整结构、深化改革、改善条件、提高质量’的方针指导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培养、提高水平、合理使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重点与一般相区别的原则,立足现状、着眼未来,创造条件、实事求是地搞好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该院采取有力措施,主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加速了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
建立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及实行指导教师制。从1989年起,该院坚持每年举办一期青年教师岗前培养班,对新分配来的教师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培训。系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大学教学方法与技巧》等课程;注意立足学校、突出教师职业特点,开设各类讲座,使青年教师了解教学、科研等各方面各环节的要求和规范。学习爱岗敬业的老教师的先进事迹,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对新分来的研究生、本科生分别实行半年和一年的见习制。见习期内安排指导教师制订指导计划、见习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并进行检查和考核。岗前培训和见习考核成绩计入业务档案,作为定级、晋升的依据。
建立骨干教师导师指导制度。在全院范围内每年选拔20名青年骨干教师,由各自所在的系(部、院)选派思想素质好、作风踏实、治学严谨、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及有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的正(副)教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一对一”的指导培养。要求制订详细的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并在教学和科研方面予以支持,使其尽快成才,要求指导教师作好培养记录,师资科作定期检查。
鼓励中青年教师进一步深造。贯彻立足国内、在职为主、择优推荐、重点保证的原则推荐优秀青年教师攻读在职硕士(博士)学位。近四年选送到国内外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就达59人,占青年教师总人数的20%;采取多种形式,分期分批有计划地对现有中青年教师进行在职培养,如举办研究生班、助教进修班和选送骨干教师到国内、外有关高校或科研院所作访问学者等;近年来到英国、美国、德国、泰国以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开展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的中青年教师有16人。
注重教师工程实践锻炼。1997年,该院制订了青年教师参加工程实践锻炼的办法,要求凡在35岁以下、从事工程专业课教学的教师须参加3至6个月的工程实践锻炼。采取外派生产、设计单位进行锻炼或聘请生产、设计单位专家来院开设工程实践类培训班等形式对青年教师进行工程实践教育,还采取到厂矿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等方式增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和经验。
进一步制订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高层次和紧俏专业人才。1994年该院就制订了吸引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1998年又进一步加大了引进人才的力度。如对来该院工作的博士,实行配偶随调并安排工作、按副教授标准分配住房(三室一厅)、发给安家费4万元、免费安装住宅电话一部、拨给科研启动资金10—15万元、发给院内特殊津贴每月80元等优惠政策。同时对来院工作的紧俏专业如计算机、自动化、制药等专业的硕士也提供相应优惠政策:解决夫妻分居问题并安排配偶工作、按讲师标准分配住房(二室一厅或二室半一厅)并发给安家费1万元、如无配偶调动则发给安家费2万元、发给院内特殊津贴每月50元、计算机专业硕士配教学用计算机一台等。
由于各项措施得力,该院教师队伍思想稳定,素质优良,结构日趋合理。在人才合理流动的过程中,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断优化和提高,促进了该院整体水平的提高。